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大全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 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和还原剂

      学习目标  1.从得失电子的角度加深对氧化还原反应及氧化剂、还原剂的理解,了解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  2.掌握氧化剂、还原剂中所含元素化合价的情况,掌握用单线桥表示氧化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情况。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用单线桥表示下列反应,并指明氧化剂与还原剂  (1)Fe + H2SO4 =FeSO4 + H2↑  (2)2H2 + O2 =2H2O  (3)Cl2 + H2O =HCl + HClO  2.分析并配平下列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标出
  • 化学平衡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化学平衡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化学平衡的建立,这是本章教学的重点。第二部分为化学平衡常数,在最新的高中化学教学大纲(2002年版)
  •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第五章金属与矿物

      第五章 金属与矿物  重点难点:  重点:1.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铁的两种合金。  3.铁生锈的条件及防护。  4.石灰石的存在和检验;  5.碳酸钙、氧化钙、氢氧化钙三种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  难点:1.铁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  2.通过和已有化学知识的联系、比较、理解并得出结论“铁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含杂质物质的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4.“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演示实验。  5.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6.碳酸钙、氧化钙、氢
  • 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溶解度》教学中的应用

    启发—研究教学模式在《溶解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本课题分为饱和溶液和溶解度两部分,以学生亲身参与的两个“活动与探究”和两个“讨论”为线索组织教学过程。第一个活动后通过讨论引入溶解度的概念,再以一个活动巩固和应用溶解度概念,最后通过讨论引出气体溶解度的概念。  学生虽然对于一般物质溶解后形成溶液的现象比较熟悉,但是从定量的角度去认识物质的溶解性以及溶液的种种状态却很少思考。上一课题从定性的角度研究了溶液,本课题将从定量的角度来研究物质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限度问题。  基于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第一课时的重点、难点为以下三点:  
  •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第二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会运用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进行简单的计算;学会配制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从概念的应用中,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概念的学习和溶液的配制,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自然科学的思想。  2、培养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以及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实验准备:天平(含滤纸)、药匙、容量瓶、烧杯
  •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

      课题名称: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  课型:            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 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能力目标:1、通过活动与探究,使学生学会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方  法  2、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使学生树立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  起作用的辩证观点。  教学重点:    
  •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而坐在教室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的气味)及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多媒体,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
  • 燃烧与灭火

    燃烧与灭火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同行在一块交流学习,这是一次难得的化学盛宴。今天我在这儿给大家汇报的课题是《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第一节的说课部分。版本是广东教育出版社。下面我从三个方面给大家来汇报。  一,我对教材的理解  燃烧与灭火是研究化学变化与能量的章节中具体直观体现,本节内容与日常生活生产联系较多,课题对学生亲切又熟悉,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学习本节内容的基础。因此,在对本节教学资源的选取上注重源于生活,这样,老师在此基础上的情景创设,易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便于指导学生
  • 第六节化学肥料

    第六节化学肥料

      第六节  化学肥料  (1课时)一.知识教学点 1.化肥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试用的注意事项。二.重、难点 1.重点:(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2.难点: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三.教学过程[师生活动]:从化学肥料中挑出属于氮肥的样品,可分小组写出化学式并计算其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板书]:一.常见氮肥的俗称及含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名称  氨水  碳酸氢铵  硝酸铵  硫酸铵  氯化铵  尿素  俗称  \  气肥  硝铵  
  • 物质的量的浓度

    物质的量的浓度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牐�1.使学生理解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牐�2.使学生掌握有关物质的量浓度概念的计算。  �牐�3.使学生掌握溶液的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的换算。  �牐�4.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牐�1.在概念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牐�2.通过有关物质的量浓度计算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牐�3.通过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牐�1.与初中知识的衔接,使学生感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