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大全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选修3第一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是在必修2第一章《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选修3第一章第一节《原子结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在复习原子结构及元素周期表相关知识的基础上,从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特点出发,结合元素周期表进一步探究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第二部分在复习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原子半径、电离能以及电负性等方面探究元素性质的周
  • 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常识性了解电离平衡常数概念。  (2)理解强、弱电解质分类跟电离平衡的本质联系。  (3)了解碳酸、醋酸、亚硫酸、一水合氨等常见弱酸和弱碱的电离常数大小,能比较它们的电离能力强弱。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用电离常数比较电解质的电离强弱的方法,提高根据电离强弱判断相关的离子反应能否进行的能力。  (2)通过用运用化学平衡原理解决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问题,提高综合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电离平衡移动的分析,教学难点是电离平衡移动原理
  • 皮蛋中的化学,

    皮蛋中的化学,

      一、--思路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以一种愉悦的心情学习化学。首先,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物质入手,创设情景,引出本课题,从而使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提出问题“是什么使普通的蛋变成了晶莹又有朵朵松花的皮蛋呢”;然后引导他们用科学探究的方法来解决具体的问题。从网上查找、收集资料并进行整理,通过资料的分析提出假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再在此基础上鼓励他们分小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动手实验,验证假设,促进他们的好奇心、表现欲、自信心的发展。通过小组之间的交流、展示让学生
  • 碳族元素

    碳族元素

      硅及其重要的化合物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在学习碳族元素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硅的晶体结构、性质和用途。                   能力培养:通过联系碳的已学知识来学习硅的新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对新旧知识进行归纳比较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金刚石的结构,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科学思想:通过定量和定性分析,认训晶体类型与晶体主要物理性质的关系。进一步渗透结构决定性质的观点。                  
  • 燃烧和缓慢氧化

    燃烧和缓慢氧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燃烧和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  了解爆炸、缓慢氧化和自燃现象,及它们与燃烧之间的区别和相互联系。  能力目标:  在学习了以上知识后,引导学生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得出防火、灭火、及预防自燃的有效措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相信科学、依靠科学的科学态度;  使学生了解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的观点。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在氧气的性质和用途后,安排了。这样能使学生认识燃烧、缓
  •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首先感谢县教育局和教研室给了我这次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金属的化学性质》。本课题,我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过程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及其作用(展示):  《金属的化学性质》是九年级化学第八单元,第9页至13页,课题2的内容,具体内容主要有,常见金属的三点化学性质,及置换反应。本课题是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较为深入、系统地学习,这样使元素和化合物知识更加完整。它侧重于对金属活动性顺
  •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14、秦兵马俑  教材分析  《秦兵马俑》是一篇说明性的文章,课文采用“总分总”的行文结构,过渡句承上启下的连接,使文章结构严谨,层次分明,首尾连贯。全文共11节,分四段。第一段(第1节)写了秦兵马俑的价值和出土的地方。第二段(第2节)用详实的数据、点面结合的方式介绍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第三段(第3——10节)从身材体格、衣着披挂、动作神态等方面,准确、细腻地表现了兵马俑的类型众多、神态各异、个性鲜明。第四段(第11节)写了秦兵马俑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在古今中外雕塑史上是绝无
  • 一氧化碳教案

    一氧化碳教案

      一、教学理念  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活动设计,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在学习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从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并培养学生探索的兴趣。  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常识进行教学情景的创设,使得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感受化学的重要性,并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快的心情下去认识和感知化学学习的奥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二氧化碳,掌握其重
  • 钠的化合物

    钠的化合物

      化学  授课教师  指导教师  教    龄  授课时间  教学  内容  第一册  第二章  第二节    教学设计项目  具     体    内    容  教  学  目  的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方法。  能力与方法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训练学生用对比的方法认识事物。  3.完善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  情感与态度  1.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期望;培养学生认
  • 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 了解so2的物理性质;掌握so2的化学性质;  2. 知道so2的漂白原理;  3. 了解可逆反应的概念;  4. 培养学生对比归纳的学习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 通过so2的结构和价态分析,得出其可能的化学性质;  2. 使学生初步掌握研究物质的方法――结构分析、推测可能的性质、设计实验、观察现象、分析现象、得出结论,再辩证地分析结论适用的范围。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结合so2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关系的教学过程,对学生进行事物联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