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大全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 氮的氧化物

    氮的氧化物

      南京市第六十六中学高一化学 成华  注意:填空时,尽可能用化学方程式填写  一、  so2的性质:  (一)   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先回忆一下酸性氧化物co2与sio2的化学性质,推导so­2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co2  二氧化硅sio2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与酸反应  与naoh溶液  与cao反应  请同学们观察演示实验4-7,验证自己的想法。
  • 3.6化合价

    3.6化合价

      第六节  化合价  (2课时)一.知识教学点1.化合价的含义。2.元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能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化合价。二.重、难点  1.重点:(1)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2)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  2.难点:化合价概念的建立。三.教学步骤(一)明确目标1.了解化合价的概念及含义,初步认识化合价的实质,记住常见元素的化合价及化合价的一般规律。2.了解化合价与化学式的关系,会利用化合价原则根据化合价书写化学式或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的化合价。(
  •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原子的构成【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各粒子的特征。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会查表找到相对原子质量。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学会分析图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原子的构成及构成各粒子的特征【教学难点】建立物质是无限可分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方法】探究式学习法。【教学资源】初中化学网【教学过程】一、思维联想、引入新授1、分子和原子有何本质区别?2、原子是最小的粒子吗?二、进入新授   1、原子的
  •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及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包括水的电离、水的离子积、水的pH。只有认识水的电离平衡及其移动,才能从本质上认识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本节的学习也为盐类的水解及电解等知识的教学奠定基础。  教材从实验事实入手,说明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
  •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4.通过观察实物模型、各种媒体资料,建立原子及电子得失的微观图景,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教学内容有:原子的微观结构、原子核外电子的得失及物体带电、摩擦起电的原因.是对第一节“摩擦起电 两种电荷”的进一步分析和解释,在知识结构上二者是一个有因果关系的整体.  教法建议  关于原子结构的知识,通过教学要使学生认识到以下几
  •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归纳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考点归纳

      (一)  空气这部分内容较以前有了更加充分的设计。这一课从谈谈你认识的空气开始,到捕捉空气并观察空气,再到比较水和空气的异同。没有像以前在有关空气的特征上追根揪底,搞不灵清。所以,这节课的气氛非常轻松!有了前面对水的认识,通过比较,学生能够轻松的建立对空气的认识。这节课的几个活动设计虽然很简单,但学生兴趣极高。特别是捕捉并感受空气以及画风这个活动。  (二)  在讲解空气的特点时往往会出现一个问题,就是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在后面又会讲到风是空气流动形成的,这里学生会问:既然是摸不着的,那为
  •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  了解大气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的种类。  2.  了解水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水污染的种类。  3.  了解土壤污染的定义、危害、防治措施以及土壤污染的种类。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周围环境的调查及查阅有关保护环境的资料,提高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和搜集、处理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  懂得人类与环境、化学与环境科学的关系,领悟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  环境污染的成因及防治污染的措施。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
  • 溶解度教案

    溶解度教案

      设计思想:  溶解度是第七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模式把溶解度概念强加给学生,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并不深刻。本节课从比较两种盐的溶解性大小入手,引发并活跃学生思维,设计出合理方案,使其主动地发现制约溶解度的三个条件,然后在教师引导下展开讨论,加深对"条件"的认识。这样设计,使以往学生被动的接受转化为主动的探索,充分调动了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勇于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体现了尝试教学的基本观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尝试,并尝试成功。  教学目标 :   1、理解溶解度概念。   2、了解温度对溶解度的影响
  • 盐类水解

    盐类水解

      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  1.影响的因素,与水解平衡移动。  2.的应用。  教学难点:的应用。  教学设计:  【复习】师生共同复习巩固第一课时相关知识。  (1)根据规律分析  醋酸钾溶液呈       性,原因              ;  氯化铝溶液呈       性,原因               ;  (2)下列盐溶于水高于浓度增大的是  A.     B.     C.     D.   【设疑】影响的内在因素有哪些?  【讲解】主要因素是盐本身的性质。  组成盐的酸根对应
  • 电离平衡

    电离平衡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掌握弱电解质的。  2.了解常数的概念。  3.了解影响的因素  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目标:  由电解质在水分子作用下,能电离出阴阳离子,体会大千世界阴阳共存,相互对立统一,彼此依赖的和谐美。  教学过程  今天学习的内容是:知识。  1.弱电解质电离过程(用图像分析建立)  2.当   则弱电解质电离处于平衡状态,叫,此时溶液中的电解质分子数、离子数保持恒定,各自浓度保持恒定。  3.与化学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