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首页
系统优化
备份/还原
桌面工具
硬盘工具
卸载软件
办公软件
文字处理
时钟日历
专题合集
更多
个人写作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美术教案
优秀教案
科学教案
化学教案
物质的分类
一、引入: 思考与交流:我们学过哪些分类概念呢? 二、课堂教学: ※纯净物和混合物 (一)问题、任务引领(PPT出示下列问题) 讨论①: 1、什么是纯净物?什么是混合物?你是怎样区分的?请你各举2个例子。 2、找出下列物质中的纯净物与混合物,并说出你的判断依据。 ①空气②氯化钠③液氧④氢氧化钠 ⑤铁⑥赤铁矿⑦干冰⑧铝合金 属于纯净物的有:;属于混合物的.有: (二)自主学习 1、学生自主做题,教师巡视指导。 2、分小组讨论答案或结果。 (三)展示交流 教师指名小
环境保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
二氧化硫
一、SO2 及O3 1、二氧化硫 (1)强还原性、氧化性(与H2S)。常见氧化剂均可与SO2发生氧化一还原反应 (2)酸性氧化物通性 (3)漂白性 例1、为降低SO2对大气的污染,工业用煤可伴入少量生石灰,可减少污染,另一种方法是将烟道气通入石灰乳中,既起到“固硫”的作用,防治酸雨,又能制得石膏,请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解析:SO2+CaO=CaSO3 SO2+Ca (OH)2=CaSO3+H2O 2CaSO3+O2+4H2O=2CaSO4·2H2O 例2、白色的
氧气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育目标 掌握科学规律 重点难点 氧气的化学性质; 反应现象;反应类型的判断 策略和方法 讲演结合 教学媒体 有关仪器和药品 教学程序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 活动 复习 导课 新授 氧气可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煤、汽油、酒精、煤气等 本节课来系统学习氧气的有关知识 一、氧气的化学性质: 1、碳和氧气反应:(文字表达式) 点燃 c o2 ====== co2 现象:发出白
金属晶体
一、学习目标 1.使学生了解金属晶体的模型及性质的一般特点。 2.使学生理解金属晶体的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3.较为系统地掌握化学键和晶体的几种类型及其特点。 二、学习重点: 金属晶体的模型;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三、学习难点: 金属晶体结构模型。 四、学习过程 [投影]选一位同学的家庭作业(以表格形式比较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要求全体同学对照分析各自作业,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必要的修正和补充。然后投影一张正确的表格。 表一:离子晶体、分子晶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理解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介绍燃料充分燃烧的条件,培养学生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意识; 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使学生了解我国及世界能源储备和开发; 通过布置研究性课题,进一步认识化学与生产、科学研究及生活的紧密联系。 能力目标 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 情感目标 在人类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现在,开发利用新能源具有重要的意义,借此培养学生学会知识
燃烧热和中和热
学习目标 1. 了解中和热的概念,了解使用化石燃料的利弊及新能源开发的意义; 2. 掌握利用中和热计算中和反应中所放出的热量。 学习过程 一、自学探究 1. 什么叫中和反应?中和反应的实质是什么?中和反应过程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2. 听老师解释,中和热的定义。根据中和反应的实质,利用中和热数据有什么意义? 3. 阅读探究:怎样测定酸碱中和反应的中和热? 4. 阅读下表: 几种常见燃料的热值 燃料主要成分 热值(kJ/mol) 酒精 1367 焦炭(
原子结构
〖教学目标〗 1.复习原子构成的初步知识,使学生懂得质量数和 x的含义,掌握构成原子的粒子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关于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特征的常识. 3.了解核外电子排布的初步知识,能画出1-20号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科学的分析推理能力及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5.使学生认识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 〖 教学重点〗-----原子核的结构关系计算及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 〖 教学难点〗 1.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的特征 2.
《元素》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2.会正确区分元素和原子。 3.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4.初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知道它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工具,能根据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找到指定的元素和有关该元素的一些初步知识。 5.通过微观想像、分析、讨论、对比、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6.通过同学之间相互合作,查阅资料,了解地壳、生物细胞和一些食品中元素的含量。
原子结构教案
(一)教学目的 1.常识性了解原子的核式结构。 2.常识性了解通常情况下原子是中性的、物体不显电性的原因。 3.常识性了解摩擦起电的原因。 (二)教具 挂图,投影仪,玻璃棒一根,丝绸一块,橡胶棒一根,毛皮两块,碎纸屑若干。 (三)教学过程 1.复习 演示:用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将玻璃棒置于碎纸屑附近,观察玻璃棒吸引碎纸屑的现象。 提问1:为什么玻璃棒会吸引碎纸屑? 答:玻璃棒与丝绸摩擦后就带电了,带电物体会吸引轻小物体。 提问2:若将与玻璃棒摩擦过的丝绸靠近碎纸屑,会
«
1
...
83
84
85
...
100
»
最新文档
水的净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物质的量的浓度
二氧化硫
《元素》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教案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酸
环境保护
氮的氧化物
《水的净化》教案
蛋白质
《元素》教学设计
热门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