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首页
系统优化
备份/还原
桌面工具
硬盘工具
卸载软件
办公软件
文字处理
时钟日历
专题合集
更多
个人写作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美术教案
优秀教案
科学教案
化学教案
《元素》教学设计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属于鲁教版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第二节的内容,本课题包括人体的元素组成和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两部分内容,较详细地叙述了组成无机盐的一些元素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同时还叙述了元素在人体内的平衡等有关内容。通过本课的学习,从学科素养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完善物质组成的元素观,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自然中的一切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人体也不例外。同时使学生认识到人体新陈代谢和生长、衰老都是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变化过程,人体通过这种变化过程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 (过渡:教师
元素教案
(一)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碱金属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并能运用原子结构的知识来解释它们的性质上的异同及其递变规律,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二)能力目标 1、充分利用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掌握学习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方法。 2、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物理与化学性质递变规律的学习,对学生进行“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规律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重点:碱金属元素的性质以及跟其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方法:讨论、讲解、实验相结合 教学过程:
物质的量
第三章 第一节(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概览: (一)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及其单位——mol,了解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二)能力目标 初步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逻辑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对概念的透彻理解,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及其单位。 教
《分子和原子》教案
课题1:《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 一、教材分析: 从本节课题开始,学生将从以往的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对奇妙的微观世界有所了解。从认识到分子、原子的存在开始,逐步了解分子、原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不同变化,来形成分子、原子的概念。 本课题首先从学生学生亲身体验(教师在第一排喷洒空气清新剂,而坐在教室每个地方的学生都能闻到清新的气味)及红墨水在水中扩散的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结合教材中的图片和多媒体,用简单的几句话将人类对分子、原子的原始思索与现代证明略作描述,确立物质是由
《氧化还原反应》的说课
各位老师: 大家好,我是今天的号考生,我说课的题目是《氧化还原反应》第1课时的内容。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该部分内容属于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的内容,在中学化学学习中,贯穿始终,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难点之一。本节课内容承接初中所学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同时为之后学习金属的冶炼和防护、化学电源、元素以及化合物知识奠定了基础,因此本节课内容在课程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于氧化和还原是一对典型矛盾,虽是相反的,但又是相依存的,是培养学生辩证思维的好题
物质溶解的量
7.2 物质溶解的量 教学目标 1.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 2.认识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3.了解溶解度的概念。 4.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 5.知道气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6.认识溶解量、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关系。 7.感受用溶解度知识对一些问题的解释。 教学重点 1.饱和溶液及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绘制的探究。 3.气体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2.溶解量、溶解性
实验一氨的制取和性质、铵离子的检验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巩固实验制取气体的基本操作方法。 (2)熟练喷泉实验、铵离子检验等基本实验的操作方法。 (3)巩固有关化学基础知识。 2.能力和方法目标 (1)通过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喷泉实验等,提高实验基本操作能力。 (2)通过铵离子检验,提高分析推理能力。 3.情感和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实验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 [实验内容和实验要点] 本学生共包含喷泉实验、实验室制取氨气和铵离子检验三项,实验中应巩固的知识、实验所涉及的实验技能、实验注意事项等列表如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数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了解学习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使学生了解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 4.使学生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摩尔质量与相对原子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之间的关系。 �� 5.使学生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掌握有关概念的计算。 能力目标 �牐犈嘌�学生的逻辑推理、抽象概括的能力。 �牐犈嘌�学生的计算能力,并通过计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概念
物质的量
教学设计示例二 第三节 物质的量浓度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 �牐牻�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 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 能力目标 �牐犕ü�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动手实验能力。 情感目标 �牐犕ü�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配制方法。 教学难点 :正确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教学方法:启发式 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 教学过程 : 引入:物质的量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掌握用化合价升降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技能。 情感目标 通过对各种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不同配平方法的介绍,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的训练。 教学建议 教学重点: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原则和步骤。 教学难点 :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的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教材分析: 是正确书写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一个重要步骤,也是侧重理科学生所应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方法有多种,本节介绍的“化便谷
«
1
...
87
88
89
...
100
»
最新文档
水的净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物质的量的浓度
二氧化硫
《元素》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教案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酸
环境保护
氮的氧化物
《水的净化》教案
蛋白质
《元素》教学设计
热门文档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