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微小世界》教案分析(教科版)
放大镜
1.什么是放大镜?答:中间厚边缘薄的透明镜片叫做放大镜,也叫凸透镜。
2.自制放大镜的方法有:水珠、冰块、玻璃珠、装满水的瓶子、广口瓶、玻璃杯、烧瓶、烧杯、塑料袋(盒)装水,都是凸透镜,可将物体放大。(注:横向放大,纵向不放大)。
2.放大镜有什么作用?答:放大镜能将细小物体放大,还有聚光、聚热、成像等作用。
3.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产生折射而弯曲。
4.圆柱形的透明物体可以将其他物体放大。
5.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在放大镜直径相同的情况下,越厚的放大镜放大倍数越大。即放大镜的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6. 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1/5)毫米的微小物体。
7. 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可以组合起来,可以将物体的图象放得更大,是因为第二个放大镜将第一个放大镜放大的图象进一步放大了,其放大镜倍数是两个放大镜倍数的乘积。
8. 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9. 放大镜正确使用方法有(移动放大镜)和(移动被观察的物体)。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少;反之,凸度越小,放大倍数越少,视野越大。
10. 人类最早使用的凸透镜就是用(透明水晶)琢磨而成。
11. 在13世纪,英国一位主教(格罗斯泰斯特)最早提出放大装置的应用,他的学生(培根)根据他的建议,设计并制造出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凹透镜)
12通过观察我们知道电视机的屏幕其实是由(红)(蓝)(绿)三种颜色组成。
13. 有哪些工作需要用到放大镜?a;公安人员观察案发现场找到的纤维和指纹或者观察现场照片;b:精密仪器修理工用来修理仪器。c:农业人员用来观察植物的花、种子和土壤结构d;在照相机、显微镜、投影仪、老花镜上都用到放大镜。
14. 你可有哪些方法来测定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方法一:将放大镜放在有格子的纸上,数出范围内的格数(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数出范围内的格数(b);a除以b就是放大的倍数。
方法二:用直尺量出方格的边长(a);再将提高,直至格子放大到最大、最清晰时,将直尺搁在上量出被放大的格子的边长(b);b除以a就是放大的倍数。
微生物
1.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微生物;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及一些原生动物。
2.、我们知道的微生物有(草履虫)(变形虫)(眼虫)(喇叭虫)(鼓藻)(船形硅藻)等。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殊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周围的环境。
4.(放大镜)和(显微镜)的发明,为人类打开了微小世界的大门,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
5.我们还可以利用(干草)培养微小生物。
6.(巴斯德)第一个指出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7. 微生物是生物,因为微生物有生物的生命特征:a、需要一定的生活环境;b、能吃食物或利用光合作用制造食物;c、能呼吸;d、对外界刺激有反应;e、有生殖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