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当前位置 >首页 >教案大全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 《过滤和结晶》教案

    《过滤和结晶》教案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 第四节 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
  •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外国语学校     徐发琴  一、教学目标 :  1、 能利用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初步感知本单元的内容  2、 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资源搜集学习资料,扩大阅读量,同时积累描写四季的精彩语言。  3、反复朗读课文,欣赏自然景物的美,领会作者蕴含其间的美好感情。  4、欣赏散文优美、精辟、诗化的语言,能把自己独到的阅读体验写成鉴赏评析的文字。  5 学习仔细观察景物,抓住景物在不同时间、地点的不同特征作细致描写的方法。  6 、锻炼说话能力,使说话有针对性,有吸引力,善于打动别人。  二、单
  •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物质的量浓度  溶质质量分数  溶质单位  mol  g  溶液单位  L  g  表达式  C(B)=   W= ×100%  特点  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物质的量      ,溶质质量        。  (填相同或不同)  质量相同,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溶液中,溶质质量        ,物质的量        。  [讲解]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除了有上面我们所分析的区别外,它们在使用范围上也有较大的差别。因为我们在许多场合取用溶液时,一般不去称它的
  • 2溶解度

    2溶解度

      课题:  教学目标 :  1.  物质的溶解性  2.  固体的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  固体的曲线  4.  气体的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固体的概念  教学过程 :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
  • 碱金属

    碱金属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掌握碱金属元素性质的异同,能够用原子结构的初步知识来理解它们性质上的差异和递变规律,为今后学习元素周期律打好基础。  了解焰色反应的操作及应用。  能力目标  通过演示实验现象,培养学生总结、推理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的观念,培养量变到质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建议  碱金属知识结构网络图  在学习完全章后应该指导学生总结出本章内容的知识网络图。这是学生学习的第一个金属元素族,关键是熟悉自然族的学习方法。每一族重点掌握代表物
  • 原子结构

    原子结构

      学任务是让学生了解原子的构成、原子结构模型及其在历史上的发展过程,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到“建立模型往往需要有一个不断完善、不断修正的过程,以使模型更接近事物的本质”,从而激发不断探索的欲望。通过课堂实践,我认为课前如果能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原子结构模型发展的有关资料,可能会让枯燥的史实成为学生主动学习的素材。
  • 7.3溶解度

    7.3溶解度

      课题:  教学目标 :  1.  物质的溶解性  2.  固体的及温度对它的影响  3.  固体的曲线  4.  气体的及压强、温度对它的影响  教学重点:固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 :固体的概念  教学过程 :  [复习]1.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定义;  2.饱和溶液要在哪两个条件下讨论才有确定的意义;  3.如何判断某溶液是饱和溶液,若该溶液不饱和,怎样才能使它变成饱和溶液。  [引言]我们已经知道,在相同条件下,有些物质容易溶解在水里,而有些物质很难溶解,也就是说各种物质在水里的溶解能力
  •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复习巩固初中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以及从得氧、失氧角度划分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化学反应的多种分类方法,并由此得出划分的依据不同而有不同的使用范围的结论。  2.使学生理解、掌握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  3.使学生了解与相关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意义。  能力目标  通过“讨论式”学习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可分为三部分:化学反应的类型、氧
  • 和原子晶体(一)

    和原子晶体(一)

      一、 学习目标1.使学生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结构模型及其性质的一般特点。2.使学生理解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3.使学生了解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4.常识性介绍氢键及其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二、重点难点重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难点: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的结构模型;氢键三、学习过程(一)引入新课[复习提问]1.写出NaCl 、CO2 、H2O 的电子式                     
  • 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多媒体网络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为建立新型教育方式和教育模式提供了新思维、新方式,特别是为实现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途径。本人在组织一节的教学时,利用多媒体局域网课室以及因特网资源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教材分析  本小节教材主要讲述了森林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草原的利用和保护、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和建立自然保护区。  2、教学对象分析  在绪论中,学生已经知道生物学向宏观方面发展就是关于生态学方面的研究,在“生态平衡”一课时,又学习了生态平衡的概念,生态系统的破坏及其危害以及保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