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
50
150
500
专题1
专题20
专题40
专题60
欢迎来到存起来软件站,找素材,搜软件,就上存起来软件站!
首页
系统优化
备份/还原
桌面工具
硬盘工具
卸载软件
办公软件
文字处理
时钟日历
专题合集
更多
个人写作
当前位置 >
首页
>
教案大全
>
化学教案
文档分类
化学教案
美术教案
优秀教案
科学教案
化学教案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a.初步认识常见金属与盐酸、稀硫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间的置换反应。 b.熟悉常见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学会利用金属与酸以及金属化合物溶液之间的置换反应,推断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 2.过程与方法 a.学会通过实验探究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方法。 b.学习通过对实验现象的对比分析,对信息的归纳处理,获取结论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通过学生亲自做探究实验,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发展求知欲和探究激情。 b.通过对实验的探究、分析,培养学生
1 金属材料 ,
教学目标 了解金属的物理特征,能区分常见的金属和非金属,认识金属材料在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了解常见金属的特征及其应用,认识加入其他元素可以改良金属特性的重要性;知道生铁和钢等重要的合金。 通过比较学习,帮助学生形成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并构建出与金属材料相关联的知识体系。 通过资源共享,激励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通过对金属物理性质与用途关系的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学习化学的价值。 重点和难点 重点:认识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难点:如何合理开发金属物质的用途。
燃烧与灭火
学习目标:(1)了解燃烧的概念; (2)掌握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3)学会运用主动探究,设计实验, (4)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环保意识。 学习过程: 一、猜想与假设: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二、设计与实验:(实验仪器和用品:酒精灯、火柴、镊子、烧杯、石棉网;2根小木条、石灰石、2支蜡烛、小煤块) 序号 实验方案与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1 2 3 三、交流与评价: 项目 实践能力 合作精神 学习收获 是否 动手 成功 次数 是否与 人合
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和原子晶体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相邻原子间通过共价键结合而成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属于原子晶体。 2.以金刚石为例,了解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熔、沸点,导电性和溶解性) 二、学习过程 [复习提问] (一)基本知识点(学生自学完成) 1.原子晶体:相邻原子间以共价键相结合而形成的空间网状结构的晶体。 2.构成粒子:______________;。 3.粒子间的作用______________, 4.原子晶体的物理性质 (1)熔、沸点__________,硬度___________ (2)
分子和原子教案
一、教学设计思路 分子和原子是初中学生初次接触到的微小的粒子,在此之前只有一些微观现象的感性认识,没有任何理性的认识。我在教学过程中依据新课程标准,结合教科书上的例子,采取多种教学手段来组织教学。如演示实验、改进实验、补充实验、设计三维动画等。我在教学方法上采用了激趣──质疑──驱动──反馈四步程序教学法。 教学程序:创设问题情景,激趣──提出问题,质疑──引导探究,驱动──引导分析。形成想象──巩固深化,反馈交流。 学习程序:明确问题,产生疑问──观察实验,记录现象──分析现象,透析
化学平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使学生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理解浓度、压强和温度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理解平衡移动的原理。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通过对变化规律本质的认识,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科学的研究方法。 教学建议 “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在本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条件和化学平衡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本节的教学,系统性较好,有利于
7.3溶解度
第三节 溶解度 (2课时)一.知识教学点 1.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2.溶解度曲线 3.气体溶解度二.重、难、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1)建立溶解度的概念 (2)了解溶解度曲线 2.难点:正确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性与溶解度在概念上的不同。 3.疑点:溶解度与一定温度下饱和溶液间的关系。 4.解决办法: (1)组织学生讨论:如何比较不同物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大小?可以建立固体溶解度的概念,区分溶解度与溶解性在概念上的不同
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现行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二节教学内容——离子反应,它是高中阶段重要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知识。在学情上学生已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且初中已有复分解反应和酸碱盐导电实验是引入本节课的关键,而后面许多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都会涉及离子反应的内容,故本节内容可以说是贯穿了高中化学的始终,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情况和新课标要求把本节课分为二个课时,确立学习目标和重难点如下。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解质,非电解质的概念。 2、了解电离极
第二节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一、教学目标 : 《一》知识目标: 1、了解溶液、溶质、溶剂、溶解性以及浓溶液和稀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均一性和稳定性,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的概念。 3、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概念,了解温度对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和溶解度曲线的含义。 4、理解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寻找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识图、用图能力。 《三》徳育目标: 培养学生多角度思维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二、教学重点: 溶液、溶解度、溶质量分数
过滤和结晶教案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 第四节 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
«
1
...
75
76
77
...
100
»
最新文档
水的净化
九年级化学上册《分子和原子》教学案例分析
物质的量的浓度
二氧化硫
《元素》教学设计
盐类的水解
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教案
2 金属的化学性质 ,
常见的酸
环境保护
氮的氧化物
《水的净化》教案
蛋白质
《元素》教学设计
热门文档
Top